随着互连网的飞速发展,上网人数急剧膨胀,互连网正在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手段之一。然而,互连网这个虚拟空间却并非一片净土,许多现实生活中的丑陋现象,欺骗、色情……同样在这里真实地存在和演绎着,如果您经常上网,那么请您睁大眼睛,小心一不留神钻进某些人的“虚拟陷阱”里。
笔者根据自己的观察,把这些小“猫腻”简单地归结如下:
1、打假官司。经常阅读 IT 类新闻的读者一定注意到了,经常有新闻报道某某公司和某某公司因为某某事情发生民事或经济纠纷,报道中编配一些花边消息,再由此事上升到一个关乎产业发展、技术进步、民族甚至国家利益的大命题,显得热闹非凡又具有教育和警示作用。然而在官司的背后,官司的双方当事人、媒体究竟有没有做什么黑市交易,普通老百姓就不得而知了。事实是,有些很热闹的所谓“官司”,是某些公司背后操纵的假官司,加上媒体的有意炒作,在业界搞的沸沸扬扬,实际上这些公司是借打官司给自己扬名,等于是借传播媒介给自己做免费广告。这和演艺界某些三级明星的拙劣手法何其相似?最终愚弄的是平头老百姓,浪费的是百姓的银子和感情。
2、“免费服务”陷阱。互连网发展的初期,免费服务为网站快速建立用户群、积累资源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现在,有许多新兴网站和个人网站也如法炮制,许诺提供免费主页空间、免费计数器、免费程序代码……但是,当你高高兴兴登到那些网站,点击提供免费服务的链接时,有几个链接能够打开呢?免费服务成了某些网站提高点击率的幌子,你点击了他的主页,而没得到服务。这每每让我怀疑:天下真有“免费的午餐”吗?
3、巨大的名字骇人听闻。我经常遇到类似“中国……网”“西部……论坛”这种名字的网站,登上去一看,却原来只是一个个人网站,粗糙的制作、寥寥无几的内容经常让人大失所望,感觉就像十几年前的“皮包公司”。这实际上是对资源的一种浪费。
4、让公司经常“出事”。现在是“注意力经济”时代,只要吸引到“眼球”,不愁没有银子花,所以人人都怕被人们忘记。参透这一点的聪明人,会想着法子把大众的注意力吸引到自己的身上:今天搞个人事变动,明天泄点内部重组的消息,再时不时放话要收购某某,或者吓一吓大众我要倒闭了……这样,媒体会在头版报道,各大网站也会争相转载。一年之中,这种事出上三回五回,时不时在百姓的头脑中刻个沟沟道道,不愁你记不住我!
5、打“擦边球”。我们经常在一些个人主页上看到一些词句撩人的友情连接,点击后会进入一个国外的站点,仔细观看会发现这是一个色情站点,还建议浏览者注册入会,然后只要支付多少 $ 就可以观看到更多的图片……实际上在你点击这个链接时,往往已经同时触发了另一个广告链接,你已经花自己的网费为网站主人赚了几美分了!笔者曾经进入一个友情链接,还没看清楚网站主页,它就自动打开一个广告网页,然后再自动跳转到另一个类似网站,如此反复,一会儿,居然莫名其妙地又回到了最初的网页。在这个过程中,不知道是谁受了骗,是谁赚了钱?
6、“赚钱”陷阱。网上赚钱是许多网民的梦想,而且确实有人收到了支票。有许多公司或个人正是看到了这一点,他们或声称为你免费提供网上赚钱的办法,或者开办网上广告公司,然后给你 E-mail 一个网上链接让你点击,或给你一段代码让你放在个人主页上。但是,几个月过去了,你收到支票了吗?看看这是不是又一骗局?
7、婚介、交友陷阱。婚姻交友是人的正常感情需要,但是也比较容易遭人欺骗。有些婚介、交友网站利用了人们的交友渴求,让人们进行资料登记、交入会费,实际上他们把用户的个人资料卖给一些网上调查机构赚取钱财,网上婚姻的成功几率有多大呢?
随着网络技术的进步,网上欺骗手段也会花样翻新、层出不穷。中国人多,上当者会前仆后继、络绎不绝,所谓“天天都上当,当当不一样”。善良的人们要时刻保持警惕,以防掉进别人的陷阱里。
张庆 Email: zhangking@263.net O'ICQ:9365822 2001.2.1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